Category Archives: 闲话杂谈

赵少康复出的震撼弹

二月一到,台湾的政坛就扔下一颗震撼弹——赵少康宣布回归国民党,即将参选中国国民党党主席,而未来应该也会参选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。

如果你也了解震撼弹这个用词,那说明你也和我一样,平时比较关注台湾的政治时事,或许和我一样,经常看赵少康主持的《少康战情室》这个时政节目。据我所知,《少康战情室》的收视率和点击率还挺高的,前不久他们Youtube频道的订阅量也突破了100万。

国民党从去年韩国瑜败选后,一路似乎已经被打至绝境,无力翻身。民意代表也占少数,对各种政策只有呼喊叫骂几声的权利,几乎无法制衡民进党蔡英文当局。

赵的回归确实对蓝营来说,是一针强心剂。毕竟他的履历、能力、人脉、从政经验、政治立场应该都经得起考验。

不过他的参选还要先解决几个资格门槛。首先,他要恢复中国国民党党员身份,目前已经完成。其次,要成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或中央评议委员,才能参选中国国民党党主席。中央委员要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,来不及,只有中评委可以党主席特聘,马上就能操作。至于还有没有附加条款,比如至少要恢复党籍一年以上之类的,则要看在任党主席江启臣以及党内的各方人士的意见。

先分析一下在任党主席江启臣的尴尬。解决赵的选举资格,则突然给寻求连任党主席的自己竖立了一个强大的对手,但另一边摩拳擦掌的朱立伦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。如果不给赵解决资格问题,会不会留下一个贪恋权力、排斥竞争、分裂蓝营的骂名,顺道让朱立伦渔翁得利,到时自己还是满盘皆输。那么此时不如先拉来赵,让他去把主要对手朱打下来,后面再来解决赵的问题。即使后面解决不了赵,他也可以反过来全力推赵,让自己成为King Maker,进一步扩大实力,将来还有的是时间去争天下。毕竟江启臣是72年生人,今年才不过49岁而已。

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赵明知资格问题还未解决,却仍然出来的原因。他应该是已经算准,江不敢也不会阻碍他的参选之路,反而和他成为政治联盟更有利。江大可借由赵来积攒汲取政治资源,强化在党内的地位,未来还是他的。

那么朱立伦就更尴尬了。本来只是面对资历不高、能力似也平庸的江启臣,几乎稳操胜算。没想到斜刺里杀出来个赵少康,眼看就要如2019年的韩国瑜一样,再度夺走自己的大势。那么他会不会运用政治手段来阻碍赵的加入呢?这倒是接下来很有意思的观察点。

赵少康的复出,相信蓝营这边大部分人是欢迎的,而绿营那边自然不会等闲视之。接下来几个月,台湾的政治走向又要开始变得有趣起来。唯一可惜的是赵已经承诺,一旦出来参选,所有他主持的政论节目都会停掉。对于观众来说,这实在是可惜。大概《少康战情室》以后就正式改名《TVBS战情室》,节目也正式全部由唐湘龙来主持了吧。

如果能穿越回2020年1月1日

谁也想不到2020年会如此开局,新型冠状病毒 2019-nCoV 带来的疫情竟会如此猛烈。那么如果你能穿越回2020年1月1日,能让事情发生什么变化吗?我估计大概下面几种吧:

1、你成为第9个“造谣者”。

2、没有人把你说的当回事,大家准备聚会的仍然在聚会,准备出差的仍然在出差,没有人因为雾霾以外的原因戴口罩。你拼命大声疾呼,但你是谁?谁管你说什么?

3、你成功“恐吓”到很多人,让大家都开始戴起口罩,传染途径被成功阻断。 然后疫情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,果然没有大规模发生和扩散。于是人们开始怀疑,你说的到底靠不靠谱,你是不是根本就是“造谣”,让大家白折腾一通。

想到这里我们都很沮丧,唯一成功的一条路径下,你也仍然变成了“造谣者”。不过,你至少还是有机会来阻止这场可怕的疫情。那么新的问题来了,如何在穿越回去后成功有效地“恐吓”到很多人呢?

时间和距离

Pluto

霍金教授来开微博了,这引发了物理和天文的热潮。

当我们在地球上计算一辆特斯拉充满电可以跑多少公里的时候,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正静静地行走在他漫长的绕日轨道上。按照计算,冥王星上一次到达现在的位置还是公元1767年左右,这近250年的时间,人类完成了创造一个伟大的国家,然后发射飞船去拜访太阳系最边缘星球的壮举。

去年NASA的飞船在行走了9年6个月后,终于掠过它的上空。9年6个月,在蓝色星球上已然人情冷暖,世事变迁。只是,当我们还在地球上苦苦纠结那时间和距离时,宇宙在它自己的维度上早已放肆前行。其实,当未来有一天我们终于跨过时间和距离的束缚,去探访宇宙的边际时,这短短的9年6个月又何值一提呢。

满怀信心,期待那些美妙时刻的来临。

为什么记账总难长久?

你平时会记每天的账吗?比如今天吃饭花了多少钱,昨天买衣服花了多少钱,前天看电影花了多少钱。如果你真的在一笔笔地记账,很不幸地告诉你,你离放弃不远了。

为什么很多人都尝试过个人记账,但终究都放弃了。最常见的理由是没有毅力,不能坚持。没错,这人性的弱点总是每个人都难以回避的原因之一。也有说没有好的工具可用,记起来不方便,其实除了最原始的纸笔记录以外,Excel文档记账大法,以及各种五花八门的记账软件应用层出不穷,各种开发者绞尽脑汁地创造方便与简捷,希望你长久地记下去,但大家还是放弃了。

所以,我必需说,这些理由都不对。

真正的理由

其实真正的理由很简单:个人记账与会计原理的冲突。

我相信很多人开始记账的时候,一定有个很美好的理由,或者说目的,尤其是那些初尝记账软件的人,这个目的就是想知道自己的钱都是怎么花出去的。但实际上呢,这个想法很快就变成了“记日记”。日复一日地记录每笔开销,不做任何进一步处理,使记账很快变成为了记而记,然后这种琐碎化的事情很快就会让人厌倦、放弃。

当然不少人还是能往前再走一步的,就是根据自己记录的开支情况,来进行统计分析,来了解自己的钱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。如果有心的话,还能对接下来的花钱提供一个参照,对支出有个计划,此所谓预算。一些软件应用看似也提供了这样的功能。

可问题是大部分人对会计原理一无所知,也基本没兴趣去学习会计知识,所记下来的流水账目,如果不做进一步的处理,对统计分析其实根本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持。等他们终于遇到这种问题后,就会幡然醒悟:原来我自己分析的、软件应用帮我分析的,根本就是错的。

既然目的无从达到,那前面的记录又还有什么意义。那么在这个无意义的基础上,即使你拥有一堆简单、快捷、美丽动人、甚至是能不断刺激你坚持下去的好工具、好软件、好应用,又有什么用,它们只是把你更快地送向终点而已。

那个终点叫放弃。

实际的例子

你可能奇怪,为什么未处理的、简单的流水账目不能用来对统计分析提供支持参考?来举几个实例吧。

比如很多人不了解的消费与资产购入的区别。如果8月20号买了一辆3000块的自行车,普通人可能就按当天消费了3000元来记了,细致一点的人顶多再加个标签或者分类。如果只是按流水来画表格、画饼图,等到了年底时就会发现,“怎么我8月份花了这么多钱”。

而实际上这笔3000元的支出不能算作消费,应该是固定资产购入。假设这自行车能用个5年,应该另立一个资产账户,计入3000元,然后逐年折旧扣除600元。

因为它是资产,你随时可以把它卖掉换回现金来,由于是二手,可能损失一些,但如果遇到“好下家”,搞不好你还可以赚一笔。

所以如果接下来的9月份,你把这自行车以2500元卖了,请问你8月份究竟花了多少钱?你会在9月记一笔2500的收入吗?或者一笔-2500的消费?如果刚好9月份的各项开支加起来还没有超过2500元,你回看账目发现9月的流水居然还是正的,真是谢天谢地啊。

如果你认为直接把8月当时的买车钱改成500不就完事了,不好意思,如果你不是9月卖的车而是两年后的某一天卖的呢?你不会到时再翻回两年前的账本,然后改个数字吧。

这还只是一辆自行车而已,很不幸,你9月买了沙发,10月买了书柜,11月摇上号买了汽车。是的,这些都不是消费,是资产购入,你无法记入记账软件的消费栏。

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。8月30号那天,你去到超市里买了一大堆东西,各种吃的喝的用的,临了用信用卡刷出去2000元。这一堆东西足够你一个星期甚至两个星期之用。然后,你开心地将2000元记到了账本里。

好了,问题来了,8月31号那天当你回看流水,你会发现,“怎么我8月份花了这么多钱”。可实际上呢,这堆东西你只在8月用了2天而已,大部分的东西都是9月消耗掉的,把2000块的支出记到8月,8月实在很冤枉。要知道,如果8月30号那天你只买了100块的东西用2天,9月1号那天再去买1900块的东西,生活会是一样的,可账就差远了。所以如果只是流水账,反映不出你的账务实情。

而这些东西,单纯靠软件应用是无法帮你的。你必需将2000块是如何使用的细目也进行输入才行,比如像上面那样具体8月用了多少9月用了多少。如果不幸的是这2000元的物品可以细分,比如有300块的食物一个星期吃完,300块的电扇是资产另计,300块的日用品预计可以用3个月,600块的公务开支回头要去报销,500块的一双鞋马上另有故事……好吧,你说你不想这么细致,所以啊,流水账无法反映你的账务实情吧。

更不幸的是,这还要看你是否考虑应付账款的问题。因为你是用信用卡付的款,在8月30号那天你并没有真的掏钱,通常情况这笔支出会进入9月的信用卡账单,然后10月初再到银行还款。就在还款日到来的前一夜,你选择了信用卡分期付款……

好吧,先不讨论分期付款及随之而来的利息手续费怎么记的问题,既然是应付账款,极有可能就有变化,比如那趟超市购物中,那双鞋其实你一直没开封没穿,9月某天,你拿去超市居然成功退掉了,500元会15个工作日内退回你的信用卡。于是,还款日那天你还是得付2000元的账单,600块的公务开支已经报销回来,10月份还会有一笔500元的应收账款,那么你8月究竟花了多少钱?

如果继续让我举例,我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,或者你也有自己的例子。这就是你为什么总觉得没有一款顺手的记账软件,总有实际的问题让你无法记录,或者直接点说吧,光记是不够的,你还得会按会计方法来处理各种具体问题。

简单复杂悖论

“你说的那些什么会计的东西,XXX应用就能做到。”

能完成复杂的会计工作的软件早就有了,可你看新冒出来的记账软件却主打简单,为什么?道理不言自明,不是那些软件不懂怎样去做财务软件(或者真有不懂的,呵呵),是他们不愿那么做。做那么复杂,用之前还要先学习会计原理,你觉得还有多少非专业人士会用呢。

可是,那些漂亮地解决了快速记流水账的应用,在帮你迈过了烦琐这第一关后,却依然会在后续的无效性上倒下。用最快的速度记一堆再也不会看的账、记一堆分析结果根本不正确的账,意义何在?

复杂了,连用的人都没有了。简单了,无法解决会计问题。终究,大家就不记了。

怎么办?

那怎么办?扔掉纸笔,卸掉应用?别那么悲观。我的看法是,如果要记账,那就应该明确你记账的目的是什么。

如果你就是无理由想记,那就记好了,就像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一样。要是终有一天你卸载了所有记账软件,也不要紧,很多从来没有记过账的人也过得很好。

如果你的确希望清楚掌握收支情况、资产变化,那就学习一下基本的会计原理,懂得如何按会计方法来统计分析、制作报表、制定预算。只是这样必然会花掉你不少时间和精力。

当然你也可以考虑本文后附的 how long neurontin to work for pain #Bonus额外好礼#

结语

记账这事情,总是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在你决定投入时间和精力开始记账前,不妨先考虑一下,怎样的记账才能让你的生活更美好。


Tash-Kumyr #Bonus额外好礼#

其实你也可以只记录特殊的交易类型,比如信用卡的刷卡支出最终会集中到一起形成账单,不妨只是记录下每一笔刷卡交易,这样平时可以随时查寻可用额度,账单来了也可以对账检查。我的iPhone应用《信用卡小管家》就只关心这种记录,与其记一堆需要花大量精力用会计知识去分析的账目,不如把刷卡交易记清楚,把分期付款理清楚,等出了账单后,在应用的提示下能确保不错过还款,这不是才更有实用价值吗。

用微信扫一扫,即刻前往苹果App Store下载吧:

信用卡小管家二维码
信用卡小管家二维码


帮助人们死去

Michael Sandel教授的公开课《Justice》当年火得不行,估计大家都看过。他的课程里讲过一个事情,我觉得值得思考。他说如果一个国家不建议大家少抽烟,反而是鼓励更多的人抽烟,对这个国家的整体医疗卫生状况是好是坏?

吸烟的人更容易患病,比如肺癌,这样这国家都是病人,显然状况不好。

但其实可能相反,因为通常烟草都是利税大户,更多的人抽烟,显然政府就能抽取更多的税,相应的就能有更多的钱投入到医疗上去。更重要的是,正因为吸烟容易致病,如果还加以鼓励,烟民将更容易提早死去。这样就能节省大量的医疗支出,而能将医疗资源用在其它方面,这对于那些不吸烟的人来说无疑是好消息。

但是,这样可以说相当不人道,毕竟如果吸烟会导致大量的人死去,政府岂能是加以鼓励。但在一个常被抱怨一切问题都是人口问题的地方,如果想要人口和平地迅速减少,像鼓励吸烟这样的事情,其实未尝不是政府想做的,无非是不敢做或者说不敢明面上放开手脚地做。

所以,以一种纯实用角度、毫无温情的目光来看待政府的一些行为,似乎不难得出,政府很多时候的不作为,恰恰正是在给问题提供“解决方案”——即让更多的人死去,甚至是尽快死去。

比如容忍中医的各种坑蒙拐骗而不加以规范乃至取缔。

显然,让所有的公民享受到医疗保障是政府应该做的,但需要大量投入,政府并不情愿。这时他们鼓动一部分迷信中医的人去选择那些不靠谱的手段,这未尝不是他们的一种甩包袱的“好办法”。一方面政府不用投入太多,一方面病人不会有太大经济压力从而埋怨分配不公,更重要的一方面是,不靠谱的治疗加快了病人死亡的进程,客观上就省掉了社会的整体医疗负担,且政府还不会被骂被追责,因为病人恨的只是没有找到神奇的偏方而已。

前不久北京那位引起关注的袁姓女孩自杀案,可以做一些参考。从后来的新闻报道来看,袁父治疗重病而产生的巨大负担,是逼使她最终选择轻生的重要原因。北京著名医院的现代化医疗手段使袁父的病情得以缓解,治疗费用高昂但又无法根除,这产生了一种不能不治,治又难以承担的局面。整个家庭的节奏被完全打乱,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。

你可能会说,这是政府的责任,政府为什么不管,医保为什么不能照顾到北漂、农民?社会的救助机制去了哪里?没错,这些都是政治正确的质问,也应该质问。但这里我要假想另一种情况。

如果我们假想这一家人都笃信中医,从一开始就在家煎药熬汤用各种中药秘方偏方来进行治疗。于是,一方面可能家庭的经济压力不会那么大,另一方面袁父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缓解而迅速病故,也就没有后续的各种问题了,政府甚至都参与不进来。

所以这样看来,政府发展现代医疗,因为资源的不平衡,反而可能产生各种社会问题,比如病人缺少治疗费用、没治好产生医闹甚至杀医等等。反倒是发展中医,却能让问题消解在社会之中,尤其是让病人加快死亡,某种程度上,让政府和家庭都消解了负担。解决不了的问题,又不能嘴上说不给你解决,于是,把你推向另一种你可能会迷信的体系中去自生自灭,这简直是绝妙的手段。

这也就不难解释,似乎政府对中医的发展还保有相当的兴趣,除了“尊重传统文化”这种虚伪的政治正确以外,甩包袱无疑是更重要的原因。

一个医疗案例的解决有两种,一是科学技术进步攻克了病魔,一是病人死去治疗停止。把人们推向后者,显然极不人道。这虽然毫无温情可言,但却极端的实用有效,如果你还愿意配合,那可真是完美了。